總是覺得累、起床還是累,永遠都睡不飽?你可能得了慢性疲勞了!如何自我判斷&改善?
1 min read

總是覺得累、起床還是累,永遠都睡不飽?你可能得了慢性疲勞了!如何自我判斷&改善?

分享

總是覺得累、起床還是累,永遠都睡不飽?

「心中總是有千百個計劃,但每次一醒來就好像沒睡飽、身體總是感到很疲憊,讓所有的計畫都很難兌現實施…」

你也有這樣的煩惱嗎?是的,我們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即便有再多想做的事,只要身體、精神上感到無比疲憊,則很難讓我們提起勁開始行動。

不過難道就沒有改善的方法嗎?又為什麼會這樣呢?本篇將帶你了解問題及改善方式。

為什麼總是好累?慢性疲勞症候群包括哪些症狀?

我們先來了解到底什麼是慢性疲勞?

其實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有給這個症狀一個較完整的名字叫作「肌痛性腦脊髓炎(ME)」或者稱「慢性疲勞綜合症(CFS)」,這個問題其實不算是一種疾病,它就如同名字,是一群症狀所集合成的「症候群」,而CDC也在2015對這個問題有提出較明確的定義,

定義中表明了患者會有極度疲勞的症狀,且就算休息了也無法改善,進一步可能還會有睡眠障礙、思考與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疼痛和頭暈,而這些患者外觀看起來可能會像一般正常人。

那麼哪些人容易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呢?

其實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會有,包含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尤其40歲到60歲者及女性特別容易發生。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IOM)指出,美國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大約有80~250萬人,

但大約還有90%患者是還沒有被診斷的(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醫學院沒有把這個病症納入教學範疇,因此患者常常被誤診)。

為什麼我會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會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可能有五項:

1.遭到感染

有些患者會在得了流感、其他病毒感染後,開始感到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因此研究人員懷疑感染是引發慢性疲勞的途徑之一,例如近期的Covid-19病毒感染後,有些人開始會有容易疲勞、提不起勁、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現象(又稱長新冠症狀)。

2.免疫系統改變

身體的免疫系統通常會受我們是否有被細菌或病毒感染,或是身心壓力狀況而改變,而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的健康組織)也是其中之一,比如:風濕性關節炎。

免疫系統一般應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但如果因為上述原因而造成免疫系統改變,就會造成一些物質上升或下降,包含:細胞激素提升(不好)、自然殺手細胞抵抗能力下降、T細胞過度反應/減少反應。

3.壓力影響

這裡指的壓力包含身、心壓力,比方感冒是一種身體壓力,情緒變化也是一種壓力,而情緒變化會影響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簡稱HPA 軸),進而影響身理狀況,如下圖可以看到,這個惡性循環會讓免疫系統受改變,例如前面所提到的細胞激素提升,以及會使壓力賀爾蒙提升或下降(Cortisol),進而引發慢性疲勞的症狀。

▲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情緒會影響壓力賀爾蒙、細胞激素的生成代謝,進而引起生理狀況改變(圖源自:Sciencedirect)

4.體內能源的生成

體內能源的生成主要來自粒線體,粒線體是身體中的發電廠,能夠供能給細胞,使細胞、代謝等能夠正常運作,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粒線體的「產能」能力可能不太相同,進而造成供能不足,引發慢性疲勞的症狀。

5.基因遺傳

如何初步自我判斷自己是否為慢性疲勞患者?

可以從以下三個部分來了解自己是否可能是慢性疲勞患者:

症狀
1超過六個月感到深度疲勞,非在日常活動或辛苦做某事後才發生的,且透過休息也不會好轉。
2在此狀態之前,平常並不會特別感到疲勞。
3睡醒後還是覺得疲勞、很累。
▲資訊來源:CDC;陳倫倫營養師整理。

另外,至少還要有以下其中一種症狀:

1.記憶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很難記住、學習新的事物

2.當直立站著時,容易感到頭暈目眩。(或曾暈倒)

有些患慢性疲勞症候群者還會有以下症狀:

  • 肌肉疼痛
  • 關節疼痛但無腫脹或發紅
  • 頭痛
  •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有壓痛
  • 經常發生喉嚨痛
  • 消化問題,例如:腸躁症
  • 發冷和盜汗
  • 對食物、氣味、化學物質、光或噪音敏感
  • 肌肉無力
  • 呼吸急促
  • 心律不整
  • 焦慮、心理問題

如何改善慢性疲勞的不適感、恢復正常?

最直接的改善方式就是針對前段症狀去一一打擊,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有時候症狀很多,但追溯根本,其實都可能會是因為一個小部分的原因,而衍生後來的一堆症狀。

在這邊倫倫營養師給大家四個建議方向:

1.均衡飲食

無論是電視上還是診間,相信你常常可聽到「均衡飲食」四個字,乍聽之下你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因為我們醫療人員較熟知人體的生化代謝機制,曉得身體的推動是依靠許多「零件」所驅使,而均衡的飲食(平均攝取食物六大類)可攝取較豐富的營養素,相對來說較不易造成身體營養素缺乏,為什麼大家常說補充B群能夠提振精神?

我們就看看下面這個身體「能量產生」的機制圖,能夠協助你更了解身體的運作:

▲原圖取自:MDPI ;圖片說明:生活美食學-陳倫倫營養師。

2.使用營養品調整

其實一般人在「正常飲食」以及身體健康情況下,是不需要使用營養品的,但若是出現慢性疲勞則會建議可先至醫療院所、一般診所檢測相關數據,現在的醫學技術已可檢驗如上述提到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Cortisol)的高、低,也可檢測身體各種維生素的含量,

透過檢測後得到身體現在的健康數據後,再經由醫療人員的評估,給予相關對症營養品來調養。

延伸閱讀:

好想回到以前有精神的自己!慢性疲勞症候群該透過哪些保健品來調養?

3.採用附加療法

附加療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也是相當推薦大家可嘗試的改善方式,和替代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不同的地方在於附加療法是會和傳統醫學一起搭配,而不是完全替代傳統醫學。

附加療法包含:冥想、打坐、瑜珈、按摩、太極拳、音樂或藝術治療、針灸、拔罐、寫日記、芳香治療(例如:精油)、寵物治療。

4.尋求專業諮商

很推薦可以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通常你遇到的情形對於專家來說並不會是第一個,依靠專家們長年經驗,可協助你減少許多疑問,再搭配各項檢查(例如:血液檢測、睡眠檢測等),可為你揪出身體問題。

※推薦尋求這些專家: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師

▲慢性疲勞症候群-懶人包

倫倫營養師給慢性疲勞患者的話

本篇的最後,倫倫想和大家說,許多問題是由心而起,心理健康了,人就健康了。

現代人因為每日所接收的資訊量過多,每日滑手機看到好友的動態結婚的結婚、升官的升官,

而後反觀當下的自己,覺得似乎什麼成就也沒有,於是開始產生焦慮感,進而影響晚上睡眠,

最後因為長期睡眠不足而造成免疫系統失調、代謝紊亂、總是覺得疲累。

這就是很典型的心理影響生理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這麼講的:

不要在別人成功的領域東張西望,專注在喜歡且擅長的事情上吧!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時區,有些人可能快了些,有些人可能慢了些,不過其實都是在向前運轉的,

停止用「落差心態」在工作、過生活上,改用「收穫心態」,若總是處在落差心態,

你會避免向自己的內在去看,不去面對讓你痛苦、難受、尚未達成的事實。相反的,你會不斷地向外尋找,想填補內心的空缺。

若持續如此,你的「需要」則會越來越多,「需要」是一種索取狀態,當需要得越多卻都沒達到時,心裡則會開始恐慌、焦慮,如此惡性循環。

而「收穫心態」則是著重在將心態擴展。回頭看看過去,其實現在的你已經距離過往的自己很遠了,

從過去到現在,每一步都是進步,因為你自己就是目的地,你已經足夠好了,擁有的已經足夠了,

帶著感恩、知足的心態,讓自己的心將正面情緒擴展至整個人,屆時,相信你的身、心狀態都會改善很多。

(參考資料:CDC & 書籍「收穫心態」)

❤️我是陳倫倫營養師,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到你,請在文章頂部幫我點一個讚鼓勵鼓勵吧!❤️


【所有文章內容為生活美食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內容及引用,但歡迎轉載此站網址與此篇文章之網址】

營養師不藏私,立即領取免費營養食譜

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