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安風波與媒體的大肆報導,現今消費者對於「自己吃了什麼」和「食物的來源」越來越重視。
因此,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對於能夠協助了解食品成份的「食品標籤」就成了選購時的關鍵。
不過在賣場或超市中放眼望去,許多食品標籤上的成份多為一般民眾不易理解的名詞,
因而可能影響民眾選購的意願,
所以在「如何讓民眾看得懂食品成份」進而將此轉換為購買意願的前題下,
「食品標籤化繁為簡」就成了許多廠家努力的其一目標。
於此同時,相關標章就出現了,「潔淨標章」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個標章到底代表什麼呢?
什麼是潔淨標章?
Clean Label(潔淨標章)的概念源自英國,原先是由零售通路商自發性的規範運動,
核心宗旨是減少食品中的人工化學添加物,後來歐盟國家於2015年底開始推廣,成為食品產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關於Clean Label概念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與規範,但世界各地對此一認知基本都有以下通則:
- 減量甚至是避免食品添加物
- 成分配方簡單
- 最少的加工製程
- 食品資訊公開透明
- 食品標籤能夠讓消費者理解
潔淨標章管制要點
有鑑於台灣人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加上歐美國家以產業永續角度所發起的無添加、純天然產品Clean Label,國內也有了推行潔淨標章的單位,能讓企業作為自主管理之用。
其潔淨標章的管制點共分為兩種:
1.「八大不添加」的潔淨標準:所有產品需符合八大不添加原則;包含防腐劑、人工香料、人工色素、人工甜味劑、漂白劑、保色劑、結著劑、含鋁膨脹劑等八大食品添加物。
2.「可用添加物僅為國內食品法規允許800多種添加物中的82種」的雙潔淨標準
除了上述限制之外,此二標準也包含了不能直接使用基改原料,
且農藥殘留必須符合政府許可範圍。
諸多的限制即是為了符合消費者的期待及產業的永續,但要達到雙贏局面是容易的嗎?
消費者、食品業者及潔淨標章的推行三面觀
雖說目標是將食品標籤成份化繁為簡,但並不只是簡單地把標示中的文字去除,
而是深入探討食品是否能以天然原料、無食品添加物及最少的加工製程來製作。
不過現代食品工業因製程、成本、產品保存與銷售等因素,減用人工添加物其實遠比想像中來的困難。
其中,「找不到適合的替代原料」、「成本增加」更是廠商在導入潔淨標章時普遍面臨的挑戰。
事實上許多添加物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延長保存期限,其實是有著添加的必要性,
例如添加在香腸裡的亞硝酸鹽(防腐劑)即是為了防止肉毒桿菌的滋生。
在台灣,對於食品添加物的管制有著嚴格的標準,
政府依據各添加物的物理、化學、使用目的、致癌性、毒理學等特性,
參考國際標準,並考量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及健康風險,制定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基本上業者只要依照標準且合法合理的使用就不至於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但是普羅大眾大多對包裝上所不認識的添加物仍然存有疑慮。
食品改革是大家的事
潔淨標章的推行將是翻轉餐桌的一場飲食革命,而這場仗必須依靠整個食品大環境的相互合作,
「農場到餐桌」一詞中,包括農民、製造商、零售商等諸多環節,
消費者要想購買到符合心中期待的食品尚需仰賴餐桌之前的各個單位,
包括農民栽種時是否使用化學藥品、或是生產出轉基因製品,製造商製程及成分原料的公開透明,
零售商傾聽客戶的需求並擔任農民與製造商的橋樑。
若要將各個階段達到一個平衡點,即會是一大挑戰,
而擁有諸多資源及權力的政府,在這之中更需扮演推動改變整個食品鏈以實現共同利益的角色。
REF:
https://www.freyrsolutions.com/blog/clean-label-and-the-basics
https://emea.ingredion.com/Campaign/Clean-Label-Guide.html
❤️我是陳倫倫營養師,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到你,請在文章頂部幫我點一個讚鼓勵鼓勵吧!❤️
【所有文章內容為生活美食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內容及引用,但歡迎轉載此站網址與此篇文章之網址】
營養師不藏私,立即領取免費營養食譜